上次,第一章我們是從地海巫師的導讀之言出發的: 如何知曉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? 事實上,我們在學著找人的內心世界,從一開始想找到真實性,後來發現心理世界的幻想性,到後來找到,心理世界如何幻想(創造如同魔法的橋樑),與為何而幻想(為了抗拒現實的傷悲?),我想在那之中,一個"人性"正活生生地活在那裏面,等待有心人透過"了解"它的創造物,而去發現它的存在。
在第二章影子中,主要故事講述著格得跟隨歐吉安法師學習,” 格得原以為當了大法師的徒弟,便可以立刻投入力量的秘境…但事實遠非所盼。他們閒步前進,先從山上走到谷區,然後環山慢慢往南,再向西行…四天過去了,歐吉安仍然連一個咒法都沒有傳授,也完全沒有教他什麼名字、符文或法術。…歐吉安儘管很沉默,卻十分祥和平靜,格得很快就不再感到畏懼。所以不過一兩天時間,他就敢放心問師傅:「老師,我什麼時候開始學藝呢?」
「已經開始了。」歐吉安說。
格得默然不語,彷彿把心裡的話吞了回去。過了一會兒,他還是說了:「可是我什麼也沒學到呀!」
「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發現我在教你什麼。」”
在精神分析的學習與過程裡,也很容易發現到類似這樣的片段;之所以會很常這樣,倒不是因為精神分析啦,而是因為呢,人類可能一直都,無法在"當下"就了解"當下",而是在事後,才來"了解"所謂"當時的"體驗;想一想,對事情的了解,往往都在事後,就是因為無法當下知曉,才有需要用事後的"了解",來"消化"那份哽在心頭的感覺,對吧?
而且,這早已不是第一次。一般的經驗會發覺,當你了解這件事之前,你早已經驗了無數回了,之後,才有那麼感到奇怪,而想要了解。
”了解事物的本質”,這其實是一條象徵著生命它如何在與恐懼不停戰鬥的道路。因為在被稱之為智慧的"了解"所映照出來的事物模樣面前,人類能夠感覺克服困難了、感覺輕鬆自在、感覺自己成功與存在;但其實是在那背光的所在,充滿著人類心智所不能明暸的區塊,那是對事物本質的"不了解"的"經驗",那曾經不斷地引起了人類的恐慌與挫敗,甚至憂鬱低落,而想要用"法術"將這種被害感加以排除。
尋找光的過程,乃是受到"不可見的黑暗"的驅使,而尋找對自己來說能夠點亮自己的東西;於是人成為趨光性的動物,緊緊抓住,用光包覆著名之為黑暗的不可知的害怕,那"不可知的害怕",早已在人心中刻畫過無數次恐懼的刻痕了。人類有著全能感,也有著關於全能感的挫敗的經驗,以及對於全能感挫敗經驗的記憶恢復時的痛苦。因而在事後一再地,如何點起光明企圖趕跑黑暗,卻又畏懼黑暗而始終朝向光明。
於是對於光與黑暗的存在,就用了一種"好壞區別"的魔法來做"消化",這是裂解的魔法,這魔法能為自己帶來做選擇的理由,這樣一來,就算是破壞自己的平衡,就算是仇視黑暗而崇拜著光,就算遺忘了光與黑暗本為一體,也都不要緊,這些對自己內在本質的破壞就被可以被自己看作一種建設,”我做了選擇,而且是對的”
“由於羞愧使然,格得大喊:「你什麼也沒教我,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?自從跟你一起住了以後,我就什麼事也沒做、什麼東西也沒看到--」
「現在你已經看到一些東西了,」大法師說,「就在我進來時,那黑暗的門邊。」
格得默然無語。
「格得,我的小隼鷹,你不用綁在我身邊或服效於我。當初並不是你來找我,而是我去找你。你的年紀還太輕,不能做這種選擇,但我也不能代你選擇。要是你真的那麼想學,我就送你去柔克島,所有高明的法術都在那裡教授,任何你有心想學的技藝,你都能在那裡學到,因為你的力量很強大--但我希望那比你的自尊心還要強。我也願意把你留在這兒跟著我,因為我有的,正是你缺乏的,但是我也不會留著你,違背你的意願。
現在你自己決定,要留在銳亞白,還是去柔克島。」"
延續著上述的挫敗感,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,仍要拚著命組成,而對抗這種被黑暗吞噬的恐懼,孩子必須有所作為,不論如何,小孩子必須做選擇。
格得前往了魔法學院。
格得與我們,是怎樣作選擇的呢?
那其中有著多少,無奈,羞愧,畏懼,憂鬱,以及保護自己以免崩潰的需要?
這是我們想要溫柔地繼續陪著自己心中格得,做"事後了解"的工作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