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醫師心理話
貝克特短劇-不是我 Not-I 最終回
2024-08-02


這部短劇,談起來卻很漫長。我的故事,也好像是如此,既可以談很久,也好像沒辦法談到甚麼,如果我們把"我"放在世界中心,"不是我",會在世界的哪裡呢?

Slide 14 不是我在negation之中說著人生的鬼故事

negation,意指著否定,將所指之物否定化。人生有所否定,於是有所肯定,這是個悖論。

而那些說不出話來的時候,之所以說不出,是無法否定的時候吧?

人之所以對啞口無言感到挫折痛苦,是因為這是一種人生最早期的失敗的問題。

這種痛苦狀態像是佛洛伊德說的從地獄底部被召喚上來的幽靈。人的啞口無言,是嘴巴的失能,是語言的死期,是悲傷它難以爬起來翻身的墳墓,是一種害怕,恐懼,無能為力,發現現實與自己感受並不相同時的無能為力,是對人類嬰兒全能感的威脅。

然後就被我I所驅逐出去,變成了Not I.

"不是我",這可能可以視為一種negation的早期型態。佛洛伊德說negation的成就是,讓事物可以經過否定而有了活力,從潛意識翻身到意識上面來。

"不是我",在negation之中,所以可以現形我所不能提及的故事。

Slide 15 憂鬱的聯想

佛洛伊德說,憂鬱是主體之上覆蓋著失落客體的影子,而這影子的覆蓋在主體內形成了一個空洞,這個空洞所形成的空間,是不是為了還原早已被挪出的部分呢? 憂鬱形成一種停滯現象,或許是需要有如休止符的停頓與等待作用,這有如死之本能的運作功能剪下已經生長在此的枝葉、清出還原的空間、等待生之本能的作用慢慢地形成組織: 生之本能的連結(binding),促使過渡現象的產生,這來自嬰兒的全能感創造出對非我擁有(possession)的體驗(因外在客體的持續存在,使得內在客體持續存活,嬰兒的全能感能夠創造出對非我擁有的體驗),憂鬱於是發揮它的整合功能。

Slide 16 回到人間會聽到的故事

不是我,是對於我的一種支解,懷疑,重組不能,變形的需要與察覺。

A說,害怕與自己相處,自己的需要(被人所喜愛)像是在作賤自己,自己要去討好他人,痛苦浮上來的處理方式仍是痛苦的

B說,把自殘的地方改成刺青,刺一隻會唱歌的飛鳥,那是我,或是如她所說,把東西變得不同,來幫助某種存在的感覺過下去

C說: 我覺得我的頭害我這麼痛苦,我想懲罰自己,打它。頭是成為自己的一部分,卻背叛了自己,所以可以懲罰它,這是甚麼用意?

自我背叛自我,說著某種與古老分離有關的故事,在結合自我。這跟擁有自我的感受(possession)有關的忌羨、痛苦、心碎、憤怒、悲傷與喜悅。

(結束)